青岛日报社/观海新闻8月29日讯 日前,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,一辆装载着进口棉花的集装箱车通过“集成查检”系统,快速完成通关并入库储存。“进口棉花监管涉及检疫、鉴重、取样检测、出证书等环节,如何创新监管模式,既能依法把关,又能快速通关,是我们推出‘集成查检’模式的初衷。”黄岛海关查检二处查检五科科长栾建华说。
黄岛口岸是全国最大的棉花进口口岸,全国大约60%的棉花从该口岸进口。辖区内的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、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是黄岛口岸进口棉花的重要集散地。2020年8月19日,黄岛海关启动进口棉花“集成查检”监管模式。3年来,已有20687个集装箱进口棉花通过这一模式进口,推动进口棉花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。
黄岛海关关员对进口棉花进行查验。栾建华 摄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栾建华所在的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内有20多家进口棉花保税仓库。在实施新模式以前,监管场地多,需要分散多次查验,耗时较长,且现场鉴重环节多,影响物流效率。栾建华和同事每年要奔波上万公里,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进口棉花快速通关。
黄岛海关推出的进口棉花“集成查检”模式,将海关口岸检疫、目的地检验、重量鉴定、取样送检一体融合,解决了分散多次查验、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。
3年来,从最早只有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的6家保税棉花仓库应用进口棉花“集成查检”模式,到现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内2个综合保税区、30多家进口棉花保税仓库应用该模式,几乎覆盖所有棉花保税仓库。
以往,棉花鉴重一直是困扰着广大进出口棉花贸易企业的一个“心病”。按照传统惯例,进口棉花的鉴重都是人工逐包衡重,采取的是肩扛、车推、台秤衡重的原始方式,鉴重效率低、人工成本高、误差难以避免、安全隐患大。而作为“集成查检”系统的一部分,智慧鉴重系统实现了进口棉花的快速无接触重量鉴定。
据了解,一个集装箱棉包约100包,以往进行重量鉴定时,需要彻底掏箱,单个棉包人工逐包过磅,一个集装箱需耗时60至90分钟。以一批进口棉花20个集装箱量计算,约5名工人一起连续工作20到30个小时才能完成重量鉴定工作。此外,人工过磅看磅,计数误差偶有发生。“人工逐包过磅费用逐年上升,我们年年都面临过磅工人紧缺现象。同时,重约200公斤的棉包砸一下很要命,安全问题不容忽视。”青岛沃尔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良说。
进口棉花“集成查检”彻底解决了这些难题。依托“棉花整箱自动鉴重系统”,用科技取代人力,将棉花查检过程由原来的港口查验和区内仓库检验2次开箱,合并为一次开箱进行检验、鉴重、检疫、取样,实现重量鉴定高效可追溯,将每个集装箱进口棉花重量鉴定时长压缩至6分钟。
黄岛海关不断优化完善进口棉花“集成查检”智能鉴重系统模式,在原有功能基础上,实现了远程联网,海关关员在办公室内即可查看棉花集装箱的实时鉴重情况。
“用科技取代人力,取消了棉花鉴重对过磅工人的依赖,避免了库内作业安全隐患,提高鉴重准确性,让棉花鉴重这事儿彻底变轻松了。”郭良说。
通关更快、成本更低,是黄岛海关进口棉花“集成查检”模式带来的显而易见的效果。近日,在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的1家仓库,通过“集成查检”模式进入到仓库存储的棉花集装箱车一辆接着一辆,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在仓库内看货选货。
我国的棉纺企业主要分布于山东、江苏、河南、河北等省份,均在青岛港辐射范围内。“进口棉花‘集成查检’模式通过重新梳理作业流程,将原本分散在保税仓库实施的棉花检验工作集中到同一场地进行,实现了‘一站式’监管。”黄岛海关查检二处处长孔繁明表示。
郭良介绍,今年以来,企业进口棉花出入库量同比增长40%,同时物流成本更低,每箱能节省物流成本500多元。
据测算,自黄岛海关实施进口棉花“集成查检”模式以来,累计可为企业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。(青岛日报/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通讯员 孙雅慧)
责任编辑:周晓
关键词: